生化检查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肝脏生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那么,肝脏生化检查有何价值呢?
肝脏损害的通常规律以及各种检测物质在肝脏当中的分布特征决定了各项目不同的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其中,肝脏生化检测项目主要包括:(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4)总蛋白(TP)和白蛋白 (ALB);(5)碱性磷酸酶(ALP 或 AK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6)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或γ-GGT)腺苷脱氨酶 ADA);(7)腺苷脱氨酶 ADA)(8)胆碱酯酶(CHE)等。
1. ALT 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 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 ALT 水平可升高 1 倍,ALT 水平与肝脏损伤程度呈正比。但当肝脏损伤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 ALT 枯竭,这时血液中的 ALT 反而降低,但是黄疸却持续升高,这种现象即所谓「酶胆分离」这一特殊情况更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2.AST 并不像 ALT 那样在肝脏中活性最高,反而在心脏中活性最高,并且在骨骼中也具有较高水平,往往 AST 与 ALT 一起进行测量。因此两者的比值(AST/ALT ),更具有临床意义 AST/ALT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急性肝炎和轻度慢性肝炎,虽有肝细胞损伤,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 ALT,所以,肝功能异常的表现主要为 ALT 升高,AST/ALT 的比值<1;
(2)重症肝炎、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 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 AST/ALT≈1;
(3)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 AST 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3.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iDBIL) 和总胆汁酸 (TBA)。黄疸依据病因有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型黄疸之分。依据黄疸程度可以分为轻度黄疸(TBIL 34.2~171 umol/L),多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中度黄疸(TBIL 171~342 umol/L),多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重度黄疸(TBIL >342 umol/L),多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健康人的周围血液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95%。
4.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蛋白(TP)和白蛋白 (ALB)。
血清 TP 主要为 ALB 和球蛋白(GLO)的总和。白蛋白的半衰期为 15 ~19 天,且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强,若肝脏损伤轻微,又是在疾病的早期,TP 和 ALB 的结果不一定能显示蛋白质量和质的改变。当机体发生慢性肝实质性损伤时,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功能障碍,引起蛋白质减少,血清总蛋白减低,以白蛋白减少为主,白蛋白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比。
5. 碱性磷酸酶(ALP 或 AKP)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目前 ALP 测定可以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如因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胰头癌导致的阻塞型黄疸,ALP 早期常明显升高,甚至可达到参考范围上线的 10~15 倍。其增高还可见于急性肝炎,肝内外胆管阻塞,骨骼疾病(骨折,骨质破坏,骨肿瘤、佝偻病、软骨症、肢端肥大症),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和孕妇。
6.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或γ-GGT)
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其中以肾活性最高,其次为前列腺、胰、肝、脾、肠等。其增高可见于原发性与转移向肝癌,弹道阻塞性胆道阻塞性疾病、肝实质性病变和酒精性肝损伤等。
7. 腺苷脱氨酶(ADA)
活性以胸腺、脾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含量最高,肝、肺、肾和骨胳肌等处含量较低。急性肝炎时 ALT 几乎明显升高,ADA 仅轻、中度升高,且阳性率明显低于 AST 和 ALT。当机体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尽管 ALT 不高甚至有时降低,而 ADA 明显升高。
8. 胆碱酯酶(CHE)
临床一般测定的胆碱酯酶是指酯酰胆碱酯酶,该酶由肝细胞合成后以一定速度释放入血中,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标志物之一。肝实质损害后血清 CHE 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血清 CHE 测定对接触有机磷农药的工人和使用这具有监测价值,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有诊断意义。
综合分析上述理论,肝脏生化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减少漏诊、误诊现象;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疾病危害。临床诊断意义在于发现人体组织器官的一些细微异常变化,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建议大众每年接受一次全面体检,发现隐匿疾病,趁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质量,特别是在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意义重大。